“战国”这个称呼,最早并不是一个时代的名称,而是指参与混战的各个大国,也就是秦、齐、楚、燕、赵、魏、韩这“战国七雄”。那些三四流国家虽然没啥存在感,但毕竟不是空气,这样做实在是太看不起人家了。幸好,到了西汉晚期,皇族大学者刘向编写了一本书,这就是著名的《战国策》。至此,“战国”这个名字才成为一个时代的称呼。那么问题来了,为什么刘向要用“战国”这两个字来称呼那个时代呢?战国时期战争的规模,绝对是前无古人。春秋时期,具体到某一场战役中,双方参战的兵力加起来通常不过七八万人。规模较大的,比如晋楚鄢陵之战,双方动用精锐决战,总兵力超过了十五万,已经相当了不得了。但这样规模的战役,在战国时期,不过是个“起步价”。特别是秦国崛起后,一打仗就是砍脑袋,一砍就是十几万个。比如名将白起的成名作——伊阙之战,秦军大败韩魏两国联军,斩首二十四万。秦楚蓝田之战,双方动用了共计五十多万兵力,打得难解难分。长平之战,秦赵双方投入兵力近百万,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。秦军获胜后,白起活埋了赵军战俘四十多万人,秦军也有二十多万人的伤亡。放在西周乃至春秋时期,这种级别的战役和伤亡,那简直是想都不敢想。就算是后世,能与之相比的也不多。比如明朝中后期,杀敌超过五百的都算是大获全胜。除此之外,战国时期的战争也远比春秋残酷。春秋时期打仗,还残留着很多老派的战争礼节,比如不许偷袭对方,追击不能超过一百步,不伤害已经受伤的敌人,而将领遇到对方君主还要行礼致敬,等等,看上去既可笑,又讲究。到了战国,这些旧时规矩就被统统抛弃了,打仗不是砍头就是歼灭,一个劲地把对方往死里揍,动不动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伤亡,搞得跟灭霸降世似的。战争规模越来越大,而且越来越残酷。因此,战国之所以叫“战国”,靠的是战争质量的大大提升。这一点是春秋时期远远不能企及的。所以战国绝不是“春秋2.0”,它是一个实打实的、开创了自己风格的时代。来源:关丁《趣说战国250年》第1章
从“响尾蛇”到霹雳-2 我国空空导弹研制序曲及斗争
抗战时期胶东“黄金保卫战”述论
物理学家的浪漫
使用微型CO2气瓶改进“空气的浮力”实验
用生本理念引领职高语文教材分析 ——以《鸿门宴》课文解析为例
古人果然很有智慧
学习了,谢谢分享
好文章值得一读,谢谢
谢谢分享
谢谢份分享…
希望师生联盟能成为大家网络的乐园。
最新留言
古人果然很有智慧
学习了,谢谢分享
好文章值得一读,谢谢
谢谢分享
谢谢份分享…
希望师生联盟能成为大家网络的乐园。